• 网站首页

    HOME

  • 平台介绍

    INTRODUCTION

  • 会议申报

    APPLICATION

  • 会议服务

    SERVICE

  • 学术动态

    JOURNAL

  • 学术仓储

    REPOSITORY

  • 关于我们

    ABOUT US

  • 谷物科学国际研讨会

    International Cereal Science Conference

    会议时间: 2019-08-12
    会议地点: 西安
    会议主题: 谷物科学与营养
    会议议题: 蒸煮类面制品品质变化机理全谷物产品加工与功能抗性淀粉功能与加工食品中国传统面制品自动化智能化生产
    会议目的及意义: 2015年,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农业科学”学科排名进入全球ESI的前1%,2017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ARWU)中,陕西师范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国内排名18位),近5年有10余篇食品科学研究论文为ESI前1%高引论文,科学研究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团队依托国家食物营养教育示范基地,陕西省食品绿色加工与安全控制工程实验室,陕西省农产品贮藏加工危险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陕西省国际合作基地,并由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提供平台支持。以胡新中教授为首的中方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谷物营养与加工利用方面的研究。 团队在燕麦荞麦加工适应性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打破我国燕麦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发明燕麦灭酶新技术,研制出6个系列燕麦食品,提高了我国燕麦产品多样化供给能力,推动了燕麦产业稳步发展。在传统面制食品常温保鲜与淀粉老化调控方面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通过热包装技术成功解决了蒸煮类食品常温保鲜的技术难题,热包装技术能显著延长中国传统发酵面制食品货架期,防止在贮藏过程中带来的二次污染,延缓淀粉老化,是一项节能、降耗、高效的食品加工技术,该研究具有原创性、实用性等特点。采用热包装技术实现了中国传统蒸煮类食品常温保鲜90天的技术成果,获得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二名),并在产业上得到应用。项目成果在陕西大荔天食公司、西瑞集团、莲花黑苦荞公司得到应用。对陕西传统小吃擀面皮进行了工艺升级,集合乳酸菌发酵、在线热包装和淀粉改性,实现了面皮常温保鲜60天,并对此技术与小孟华集团进行了产业化转化,实现了陕西传统面皮工业化生产和长距离销售,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采用酸性电解水和面,抑制了扯面生胚的微生物繁殖,结合充氮包装,实现了陕西扯面常温保鲜3天的货架期,大大降低了损耗,并在陕西美泰餐饮、伯农公司得到推广应用。 在小麦加工适应性方面,分析研究了黄淮麦区小麦的品质性状,获得了小麦主产区的品种布局和品种质量信息,鉴定和筛选出了一批在生产上品质较为稳定的优质小麦品种,构建了《小麦质量数据库》,该成果获得2009年陕西省科技奖三等奖(第一名);开发了谷蛋白溶胀指数新检测方法,并获批国家标准2项。 在谷物多聚糖降脂降糖构效关系方面,研究了β-葡聚糖对大鼠肠道微环境和机体能量代谢的影响,证实燕麦、大麦、小麦燕麦β-葡聚糖均具有益生元作用,促进有益菌的生长。从燕麦、大麦、小麦β-葡聚糖及沙蒿多糖等食品与天然产物中植物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系列提取、分离新方法,并用膜透析、碱液分离、冷冻干燥等技术获得不同分子量段的多糖纯品,获得了提取分离及对多糖进行结构鉴定一整套方法体系。 在谷物多酚方面,研究了不同产地和品种燕麦、荞麦中多酚的含量、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产地和品种均对其产生显著影响,燕麦、荞麦的抗氧化活性与多酚含量成正相关,荞麦中的多酚对氧化应激损伤的细胞模型具有保护作用,发芽可显著提高荞麦中多酚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研究荞麦芽中多酚保护机体免受损伤的分子机理—多酚可能诱导了Ⅱ相酶的产生且诱导是通过Nrf2途径。 全谷物和杂豆的加工适应性方面,成功解决了蒸煮类食品常温保鲜的技术难题,全籽粒加工技术也已经获得突破性进展。关于谷物蒸煮类食品老化控制与全籽粒加工方面在国际上我们处于领先地位;针对中国燕麦营养特点,开发了大粒燕麦片,比西方的切粒燕麦片更受中国消费者欢迎;开发的谷蛋白溶胀指数新检测方法获批国家标准2项。 全谷物和杂豆中主要营养成分与功能因子的构效关系方面,研究了燕麦β-葡聚糖的在降血糖、抗疲劳等方面的作用机理,为其功能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阐明了小扁豆中抗性淀粉的抗热性机理及其消化特性,有助于抗性淀粉的活性保持及其食品化利用;对小麦面筋蛋白构成与加工特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从加工不同阶段有目的地改善面制品品质提供了可能。 会议承办单位科研团队2013年起与澳大利亚谷物出口创新中心(AEGIC)开展项目合作,2014年与南澳大利亚研究与发展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2017年起与意大利莫利塞大学签订合作协议。近年来与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澳-中小麦改良中心、科廷大学、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等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科研合作和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团队形成了由中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科研院所、企业组成的涉及食品工程、分子生物学、食品营养学、信息学等领域的国际合作科研团队,系统研究陕西传统食品的营养、功能因子代谢及其对消费者健康影响,团队成员35次受邀到国外参加国际会议及学术访问。具有了良好的国际视野与学术研究实力,研究工作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 为了促进谷物科学行业内的信息交流,讨论谷物科学研究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推动西北地区谷物科学研究向国际化发展,提高研究团队在国际科研领域的影响力。了解谷物科研领域前沿,分享科研成果,启发科研思路。基于陕西谷物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特申请举办国际谷物科学研讨会,邀请全球谷物科学前沿科学家共聚西安,探讨当前科研及产业现状、问题及未来趋势。提高陕西省杂粮产业的产业知名度。
    会议举办方: 陕西师范大学